上海财经大学博士校友上海浦东融资担保公司董事长董勤发

日期:2019-11-15 15:26:43

董勤发博士、上海浦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出生于上海、浙江籍考生。中共党员。母校81级金融本科、85级外国财政方向硕士和90级西方财政理论与政策方向博士“大满贯”校友。

现任上海浦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www.shpdfg.com)董事长兼总经理、上海市担保行业协会副会长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曾任母校外国财政教研室副主任、财政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浦东新区财政税务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及农业处处长、浦东新区财务会计管理中心主任、云南省财政厅厅长助理(挂职)、浦东新区的审计局副局长和金融服务局副局长,曾兼任浦东新区财政学会会长、内部审计师协会会长。

目前兼任母校MPA、税务专硕方向、复旦大学MPA方向校外导师。“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994.12)、“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998.3)、“第二届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奖”(1995.1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12)和“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7.9)等奖项或荣誉的获得者。

很荣幸能有机会受邀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见证这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今天的仪式结束以后,在座的学弟学妹们有的将留在母校,继续深造;更多的将离开母校,远赴祖国与世界各地,踏上人生新的旅途。借此机会,我作为校友代表首先要向学弟学妹们致以最热烈、最衷心的祝贺,祝愿满载学业和人生理想的学弟学妹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我1981年从浙江考入当时的上海财经学院,屈指算来,已有33个年头。在这33年里,我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母校这座“象牙塔”里度过的,另一半的时间是在你们即将进入的“社会大学”里经受“磨炼”。

我的本科就读于当时的财政金融系,学的是金融学专业。在我就读这个专业的时候,大概全上海的高校,仅有母校开设了这个专业,也包括我后来深造的财政学专业,当时隔壁某著名大学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有些是由我们系的老师友情赞助的。钟情于母校当时强大的师资,1985年9月,我选择留在母校深造,开始攻读硕士研究生,师承著名的曹立瀛教授和王传曾教授。那个时候,上海财经大学刚刚更名,财政金融系也随之分设,我就读的“外国财政”研究方向就很自然地划入了今天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前身“财政系”。同样,当时我们研究生的《西方财政理论与政策》等课堂上,也经常能看到隔壁某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同学、甚至青年教师的身影。1988年1月承蒙母校的厚爱,我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随之,1990年2月,作为著名财政学家席克正教授的弟子,我开始一边教学与科研,一边攻读母校“西方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的博士。这样说来,我也算是母校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大满贯”校友了。

在母校的日子里,有过很多令人难忘的回忆,有的至今仍记忆犹新、恍若昨日。记得,当时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习研究的氛围更是非常浓厚。且不说已经离开了母校的校友了,就说说今天还在学校的那些当年的学长吧。比如,78金融班的、曾经担任过金融学院院长的戴国强教授,当年就能跳一曲非常优美的芭蕾《西班牙斗牛舞》(双人舞);又如,79财政班的、现在已经成为母校党委书记的丛树海教授,在其大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在某工矿企业实习期间,因为帮实习所在企业实现了工艺改进和技术发明,得到了一台当时价格相当不菲的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的奖励,成为当时校园内外轰动一时的新闻。当然,校园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时间有限,这些故事不能一一道来。总之,曾经的校园生活让人留恋、令人难忘。

1998年1月我告别了母校、告别了“象牙塔”、告别了我为之耕耘了整整十年的大学讲台,带着母校的荣耀、带着母校的厚望,开始投身于“社会大学”。一晃快要十七年了。在此期间,我既在政府职能部门从政多年,也曾深入街道基层体察民情;既从事过会计审计,也负责过财税金融;既长期在浦东这样的东部地区“摸爬滚打过”,也到西部边陲云南挂职锻炼过;曾经做过政府官员,现在正做着“红顶商人”。可以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跨越了学界、政界和商界。这种工作的跨越和岗位的转换,给了自己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生,抚今追昔,感触良多。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想跟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和你们共同来探索未来的人生之路。

记得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你们,不肯严格的要你们担负起行为的责任。现在你们毕业了,就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起你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位校友以及你们的学长,我想说“两句话,十二个字”。

第一句话,就是“学习的意识、沟通的意愿与合作的精神”,简单讲,就是“学习、沟通、合作”这六个字。

一是关于学习的意识。你们到了我所说的“社会大学”里,很有可能所用非所学、或者是所学非所用(当然也有完全用不着学问的时候,但这是一种例外),所以,学习还是要继续,你一定要有学习的意识,学习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干得更好。学习带给你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下,你会变得更加睿智谦和、博学多才,会变得更加知书达理、优雅大气;读书不仅会陶冶你的情操,还会提升你的品质和素养,更重要的是,它会带给你智慧和力量。当然,学习不仅是从书本上学,也要从实践中学,从生活中学,更要从身边的领导和同事(群众)中学,也就是毛泽东主席经常讲的,要读好“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书(理论知识,提高素养),一本是无字的书(社会实践,接好地气)。

二是关于沟通的意愿。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来购买这种能力。”洛克菲勒的话,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夸张。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也许你在性格上没有别人来得外向,也许你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或者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但是,在你离开母校、走向社会的时候,在你走进政府、企业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时候,你必须知道,沟通在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你必须要有这种意愿,并锻炼和提升自己在沟通方面的艺术、技巧、方式和能力。

三是关于合作的精神。歌德说过,不管你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你要干什么,你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中国有句谚语“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在我多年的多部门、多岗位,跨区域、跨行业的职业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孤军奋战、单枪匹马虽然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也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团结共事、合作共赢应该是我们需要倡导的一种精神。

我要说的第二句话,就是我们要懂得感恩、铭记责任并力求超越,简单讲,就是“感恩、责任、超越”这六个字。

一是要懂得感恩。大家一路走来,今天能如此荣耀地穿上学位服,虽有个人极大的努力和付出,但也融入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厚爱、关心与支持。所以你得感恩你所处的这个伟大的时代;你得感恩我们共同的母校;你更要感恩你的父母,正是他们把你培养成才;你还得感恩在你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给予你关心和支持的各方面人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天你因母校而自豪,明天母校因你而添彩。爱我母校、饮水思源,应该成为每一个财大人感恩母校的一种共识和文化。

二是要铭记责任。同学们,我们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就意味着要肩负起一种责任,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胡适先生所说的,我们“就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起你们自己的担子了”。这种责任或担子,对国家而言,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你所就职的部门、单位或企业,和你所从事的职位和岗位而言,就要“在其位、谋其职、担其责”;还有,面对你的父母和你今后的小家庭,希望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和“幸福的港湾”;面对你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我们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很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要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坚定维护者,而且还要成为社会正义正气的勇敢捍卫者。此外,我还要多唠叨一句,“铭记责任”对于我们有财经特色和专业特长的母校毕业生来说,还必须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三是要力求超越。同学们,我了解你们这些青年朋友,就像我们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你们一定是对未来有所期待的,是有伟大抱负和远大志向的,也一定会有不少人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但是,当今社会并非一块净土,步入社会,你会遇到各种各样令人头疼甚至消磨你意志、理想和信念的人和事。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有一种定力,不要被外界的干扰去打乱你自己的步伐,正如人们常说的,“没有净土,但可以有一颗静心”,你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环境下,你始终要有力求超越的目标和决心,保持自己对理想人生的不懈追求。你今天能走到这里,那是你过去努力和追求的结果;同样,你今天的努力和追求,必定会有将来的收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不会有白费的努力。希望在座的学弟学妹们,始终要怀着一种理想、保持一种追求,在你生活和工作的不断超越中,朝着幸福美满的人生不懈努力!


分享到:
博士学位项目 世界名校博士 审核制博士 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 DBA PHD 博士项目 健康管理博士项目 项目管理博士学位 教育部认证博士项目 国际认证博士项目 金融博士班

版权申明:以上课程知识产权归属办学方 紫荆工商管理博士(DBA)仅提供课程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紫荆在职博士(DBA)提供技术支持  http://www.pxemba.com/ 京ICP备11007365号-1
Copyrights © 2007-2020 PXEMB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