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健康管理、医学)博士学位项目培养方案

日期:2020-11-23 21:19:14


一、 专业名称
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Policy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Health)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包括:
1.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和强烈的敬业精神。
2. 具有坚实的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深刻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前沿及发展动态。能够主持进行高水平科研课题的设计、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为现代公共卫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管理工作。
3.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应用该门外语阅读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 公共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估研究
卫生政策分析和评估是该方向研究的重点。研究的范围相对比较宽泛,包括社会问题、法律、政治以及环境科学。
2. 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研究
该方向主要围绕国内外基本公共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多层次的研究。
3. 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体系研究
该方向围绕着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发展展开相应的研究,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及其机制。。

四、招生对象
1. 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
2. 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 以同等学力报考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生源要求:学习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与能力
知识结构:公共管理、公共卫生、医学、卫生经济和卫生法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政策、医疗保障、健康管理等专业知识;公共英语、计算机、调查研究、模型测算等实用技能。

素质结构:总体素质结构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并重。此外,还应具备宏观观察视角、实践操作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执着的人本精神。
能力结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综合研究能力;管理协调的能力等。

2.招考对象
具有硕士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毕业硕士生(最迟在录取前能够取得硕士学位)可报考本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3.选拔方式
学校面向社会招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入学考试,从考生中择优选拔博士生。亦可通过专家推荐优秀人才的方式选拔。

五、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6年,基本学制为3年。

六、课程设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广东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南方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相关规定,遵循博士研究生教育规律,以公共管理学和预防医学为专业基础;以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政策和公共卫生法学与伦理为研究方向;
以医学与管理学交叉为特色;
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要求;以前沿问题的研究为重点;
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具体制定本课程体系。

(一) 必修课
1. 英 语(English)
2. 现代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Marxism)

(二) 专业基础课
1. 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
2.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Marxism)
3. 卫生服务管理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4. 政策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Policy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ies)
5.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
6. 组织理论(Organization Theory)

(三)专业课
1. 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Public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四) 选修课
1. 公共卫生政策分析(Health Policy Analysis)
2. 公共卫生管理(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3. 健康管理与健康评价(Health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4. 医疗保障原理与政策分析(Health Security Principle and Policy Analysis )
5. 卫生管理战略与运行(The Strategy of Health Management
6. 公共卫生现场调查方法与技术
(Public health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7. 卫生法学专题研究(Health Law)
8. 医学专题讲座(Lectures of Medical Science Development)

(五)教学实践
卫博士在读期间需参与卫生生管理学教学工作,为40个学时。

七、培养方式
1. 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选择学习相关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前沿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2.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以导师为主的集体指导的方式。博士生指导小组的成员一般应由至少2名(含导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学术梯队成员担任,或聘请跨学科的专家参加,发挥所在系、教研室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作用,为博士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3. 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博士生的基础和特长,在博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等具体要求和进度等)。

4. 导师应积极安排和帮助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掌握学科前沿。

5. 导师和指导小组要重视对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关心博士研究生的全面成长,严格要求,严谨治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勇于拼搏的献身精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6. 学院努力为博士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报告会,为博士研究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八、考核方式
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考核;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由研究生指导组组织考核;教学实践由科室研究生指导组和教学秘书组织考核。
一般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具体时间根据研究生学院和本学院的安排),在研究生学院和本学院的组织下进行一次学习和研究情况的中期检查和考核。

九、学位论文
1. 选题
根据本专业研究特色和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以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选择科研课题。研究生选题采用自行选题和指定课题相结合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考虑学科的整体发展。

2. 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开题报告书,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课题论证,以完善课题设计,保证课题研究质量。原则上,开题报告应该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完成。

3. 撰写论文
1) 学术论文撰写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注重经验总结和阶段性的成果研究,并写出学术论文。在总结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补充和完善研究思路。有科学意义的论文在导师的推荐下可参与学术交流或公开发表。不经导师同意,不能擅自发表论文。

2) 学位论文撰写
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平时阅读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研究成果,按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统一要求撰写学位论文。

(1)博士论文约为5万字,论文的理论部分,要求概念清晰、分析严谨;论文的实验部分,数据要真实,并要论证其可靠性,体现良好的学风;数据的处理部分,要有依据,计算结果正确无误;对处理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与讨论。博士论文应是一篇(或一组论文组成)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在论文答辩前,博士生的论文或研究成果应在专业刊物上发表。

2)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须提交本研究领域的综述1篇。并且在答辩前应单独写出并提交较详细的论文摘要,待授予学位后编入学位论文摘要汇编,供同行专家审查。论文摘要一般包括:目的和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等主要内容。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约4千字左右。

4.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应向导师交出撰写好的正式论文。论文的文字要通顺、简洁。字迹要清楚,标点符号要正确。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需按学报规定列出,使用的计量单位和制图规范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凡需保密的论文应写明密级,论文封面应标明论文题目、研究生和导师姓名,完成日期;次封面需要注明课题来源。扉页要有目录并注明页数。指导教师应在半个月内审毕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在科室作介绍。

5.博士论文的全文,应在每年三月底印送有关单位,广泛听取同行评议,同行评议意见供答辩委员会参考。同行评议专家由3-5名相同或相近学科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其中正高不少于2名,校外专家不得少于2名。评议专家由培养单位审核,评议工作由培养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6.学位论文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后,在提交专家评阅前,应交学校统计学教研室进行统计学处理审核,并出具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凡统计学处理不合格者,未经修改,不得提交专家评阅。

7.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应先聘请相关的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评阅。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为3名,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其中校内、外至少各1名。评阅专家名单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评阅工作由培养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8.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应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议。凡两名专家评议为不合格者,不得进行答辩,作延期处理。
9.学位论文评阅人应对论文亲笔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10.学位论文评阅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论文质量:
1)博士学位论文有无创造性成果。
2) 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 论据是否充分可靠,数据及统计处理是否正确。
4) 掌握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水平。
5) 写作的逻辑性、技巧及其优缺点。
6) 本论文可否提交答辩,是否达到学位论文要求。
7) 提请答辩委员会代替质询研究生的问题。

11.学位论文评语的副本应在答辩前10天内送答辩委员会。由答辩委员会代替论文评阅人向研究生提质询。
12.研究生所有研究和实验资料应全部留在实验室,不能带走,资料交齐后才准予学位论文答辩。

13.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研究生不能答辩:
1)同行评议未通过(半数以上评议专家不同意答辩)。
2)论文评阅未通过(半数以上评阅专家不同意答辩)。
3)“双盲法”评议未通过。

十、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博士生必须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中期考核,修满规定学分;完成课题研究并通过实验记录审查,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评议方可参加毕业答辩。为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在正式答辩前,可安排一次预答辩,广泛听取意见与建议,并对论文进行修改。

1.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名教授或相当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2—3名是校外单位的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本学科知名的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记录员各1名,秘书一般由本学科讲师担任。指导教师应参加答辩,但不参加表决。

2.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由导师和科室主任提名,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论文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审论文时,要参考《细则》“论文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坚持原则,态度公正,严格把关,不降格以求。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每一个委员,应预先熟悉论文内容,作好提问准备。

3.论文答辩要发扬学术民主,应公开举行(保密专业除外)。通过学术决议时,应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有三分之二(含)以上委员赞成为通过,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4.论文答辩要有详细记录。已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
5.论文答辩程序是:
1)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人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和成员名单。
2)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
3)指导教师或教研室指定有关人员介绍研究生的政治表现、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论文工作情况。

4)研究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博士时间不少于40分钟。
5)宣读论文评阅人质询研究生的问题,委员及参加答辩的其他人员提问,研究生答辩。
6)答辩会休息,并召开答辩委员会会议,其任务是:宣读导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对论文作出评语,对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
7)主席宣布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结果和对论文的评语。
8)答辩结束。
6.论文答辩的组织接待工作应由有关科室负责安排落实。
7.论文答辩结束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应将答辩者的论文答辩申请书、课程考试成绩、论文(全文和内容摘要)、专家推荐书、论文评阅书、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表决票等有关资料整理立卷,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存档。
8.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应学位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9.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第一外国语达到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3)学术学位博士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在科研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在学期间,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全日制博士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符合以下条件:

(1)SCI影响因子单篇3.0以下的论文第一作者;
(2)SCI影响因子单篇3.0(含)以上的论文前二作者;
(3)SCI影响因子单篇4.0(含)以上的论文前三作者;
(4)SCI影响因子单篇5.0(含)以上的论文前四作者。
10.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必须为南方医科大学(或并列第一作者单位);第一指导教师为联合培养单位者,第一作者单位可以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1.与国外单位联合培养者,学校可以为第二作者单位,但导师必须为共同通讯作者。

 


分享到:
博士学位项目 世界名校博士 审核制博士 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 DBA PHD 博士项目 健康管理博士项目 项目管理博士学位 教育部认证博士项目 国际认证博士项目 金融博士班

版权申明:以上课程知识产权归属办学方 清大紫荆管理博士课程教育中心仅提供课程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紫荆在职博士(DBA)官方提供技术支持  http://www.pxemba.com/ 京ICP备11007365号-1
Copyrights © 2007-2020 PXEMB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